分类栏目
COLUMN开云在线
CONTACT US联系人:邱先生
电 话:13715300429
邮 箱:415293946@qq.com
地 址: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东滨路濠盛商务中心7楼708B
对当今中国的最基本的认知是什么?
结合最近以来一系列社会事件,不难看出:塑造中国社会形态的最根本的力量,在于“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两股力量的矛盾统一。
营销传播业者都热衷于“借势”,但真正有意义的“借势”,并不是指在某个特定时点利用一些当红的话题进行炒作以获取眼球那么简单。营销从业者所要观察、思考和运用的,是更大、更宏观的社会、商业、市场和消费行为的变化轨迹和动向,也就是“趋势”。
当然,行业里从来不缺乏对“趋势”的探讨,“广告已死,XX当立”的呼声从来不绝于耳。总结一下业内关于趋势的喧哗,至少有十个关键字可称“热词” :数字化、移动化、大数据、VR、AI、IP、智能制造、新能源、消费升级、共享经济。
这些以技术驱动的浩大趋势,的确正以一种难以预料的加速度改变着社会、商业和每个人的生活,于是众多企业都在急于转型为技术公司。但就营销传播业来说,业者需要面对一个现实:在技术的研发、孵化、应用、产品化、商业化的链条上,营销仅仅处于后端,营销业很难成为新兴技术的驱动力量。理解技术、应用技术十分重要,但过度的技术崇拜和技术依赖,就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让营销业者错失来自企业的真实需求。
从本质上说,营销会一直扮演那个“说服者”和“售卖者”的角色,而说服和售卖的对象—一个个如你我一样鲜活生动而独特的叫做TA的人—依然是营销业的终极核心。每一个TA并非“大数据”能完全描摹,也并非孤立地超脱于政治、社会、文化和社群环境之外。你要理解的,还是这个人的内心,以及影响他内心的外在力量,不管是今天的,还是未来的。
所以,在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趋势洞察,尽管如今显得很“传统”,但依然是营销传播的价值依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变化的社会,对社会及其变化趋向的认知,对于营销业者就更为重要。
那么,对当今中国的最基本的认知是什么?结合十九大后中国政经大势,以及最近以来一系列社会事件,不难看出:塑造中国社会形态的最根本的力量,在于“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两股力量的矛盾统一。
在中国,“中心化”指的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演变趋向,以五种趋势为表征:
1)国家意识:在世界舞台上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
2)寻找意义:主流社会价值观和“正能量”的塑造
3)基层关注:贫富和阶层差异的缩小
4)回归实体:实体经济地位的重新确认
5)科技热潮:国家战略助推全球科技领导力的建立
此为国家和社会的大方向大趋向,但在互联网进入社会生活每个角落的现代社会,中国又不可能是千人一面,铁板一块。来自社会的力量,是趋向于“去中心化”的,表现在:
1)长尾深化:各产业、各领域内的“长尾效应”不断扩大
2)生态重构:众多原本无关的要素将重新组合,众多产业的生态将重新建构
3)跨界解构:行业界限被冲击和颠覆,跨界行为爆发巨大冲击
4)代际鸿沟:代际差异进一步深化,跨代理解更为困难
5)多元社会:亚文化群体进一步裂变,社会价值观更趋多元
上述十种社会趋势仅仅是对中国这个复杂的国家和社会的片面和浅表的解读,只要细心观察和思考,每个人都会对中国社会的演变趋势有自己的认知。这里并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对那些潜伏于表象之下的社会“非显著趋势”保持敏感和思辩,并有意识地应用于营销策略、创意和模式创新。这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有一个基本的信念还是非常重要,那就是—营销的本质,还是世道人心。